小兒七珍丸為朱紅色包衣水丸。除去包衣后顯黃色,氣芳香,味涼。功能:消積導滯,通便瀉火,鎮驚退熱,化痰息風。用于小兒感冒發熱,夾食夾驚,乳食停滯,大便不通,驚風抽搐,痰涎壅盛。
小兒七珍丸的傳說
相傳在清乾隆年間,有一姓韓的宮廷太監,系河北省武強縣人氏,在皇宮當差多年,甚為勤快,祖上世代為醫。其置身宮廷,雖不是御醫,但受世襲影響,通曉醫理,精于醫術,加之聰慧過人,深得皇室家族賞識。
在皇宮大內經常有皇室嬰兒所患高熱不退、夜啼不安,甚至驚風抽搐等急性熱病,宮中太醫、御醫時以白虎湯、犀角地黃湯等清熱熄風之劑,時難取效,皇室家族甚是急迫不安。此時有人薦見通曉醫理的韓太監診治。韓太監以祖傳的藥丸,嬰兒服后,少則一天,多則三天,熱退神清,啼止便通,平安入睡,且飲食增加,恢復較快。
慢慢地韓太監的醫術在宮內頗有名氣。此后但凡小兒發熱不退,驚風抽搐,只要服韓太監的藥丸,往往藥到病除。韓太監因而受到皇室家族的寵信,由此也受到太醫及宦官的嫉妒譏笑、諷刺挖苦,并屢遭暗算之苦。韓太監自知無法脫離紅墻之內,同時無法擺脫奸宦之害,為使祖傳秘方不至失傳,將秘方傳于郝姓同鄉,以絹贈之,上書“欲兒安,七珍丹”。
又書天、犀、羚、牛、麝、蟾、沉。郝氏為免遭官禍,借故辭去宮中差職,遠遷于山西降州府安家落戶。為紀念朋友贈方之恩,郝氏在山西降州(今降縣)開一藥店名叫“德義堂藥店”,永做紀念。郝氏的后代將此藥方代代相傳于今。故七珍丹遂成為山西降州一大名藥,家喻戶曉,常用不衰,廣流民間,被譽為兒科良藥,并有“若要小兒安,月月離不開七珍丹”的傳說。
小兒七珍丸注意事項
1、小兒七珍丸一般危害不是很大,但是如果說服用不正確就會對寶寶產生不良的癥狀,比如會導致寶寶出現麻疹和身體氣虛的癥狀,尤其是長期的服用小兒七珍丹,對寶寶的危害也非常大,因此家長們不管任何藥物,都不要長期的給寶寶服用。
2、小兒七珍丸是屬于兒科用藥,在使用劑量上一定要嚴格的按照說明書上的劑量服用,由于小孩的身體發育尚未完善,對藥物的反應還是比較敏感,如果需要長期的服用這種藥物,很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,因此如果長期服用,必須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的用藥。
3、小兒七珍丸的有效成分都是中成藥,目前來說沒有什么明顯的副作用,因此家長們可以放心的讓孩子服用,但是小兒七珍丸還是有禁忌的,如果孩子有過敏的話最好是禁止使用,以免對孩子產生藥物過敏的現象。
小兒七珍丸介紹
【藥名】小兒七珍丸
【藥方組成】雄黃、天麻、天竺黃、全蝎、僵蠶、清半夏、鉤藤、桔梗、黃芩、巴豆霜、膽南星、蟬蛻、蟾酥、沉香、水牛角濃縮粉、羚羊角、人工牛黃、麝香、朱砂。
【性狀】本品為朱紅色的包衣水丸,除去包衣后顯黃色;氣芳香,味涼、微麻。
【功效與主治】消積導滯,通便瀉火,鎮驚退熱,化痰息風。用于小兒感冒發熱、夾食夾驚、乳食停滯、大便不通、驚風抽搐、痰涎壅盛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用白開水或糖水送服,或暗投入食物中;或同乳共服,空腹服最好。一般1個月小兒每次3粒,3~4個月每次5~6粒,7~8個月每次8~9粒,滿周歲每次15粒,3~4歲每次25粒,5~6歲每次30粒,7~8歲每次35粒,10歲及10歲以上者每次40粒。若未奏效,隔24小時再服1次,最多限服3次。服用1次為1個療程。保健用量:正常兒童可按治療用量,每半月服1次,可防治因積食引起的諸多疾病。
【劑型與規格】丹劑,每100粒0.628g。
【注意事項】麻疹及久瀉氣虛者忌服。個別小兒服后有腹瀉或腹中隱隱作痛現象,這正是小兒七珍丹藥理作用的結果,服藥后3~5小時開始腹瀉,2~3次后即自行消失。
【方歌】七珍僵朱麝全蝎,膽星雄竺巴霜曲,小兒驚風痰涎盛,積食便秘昏睡靈。
【貯藏】密封,置于陰涼處。
關于我們 | 免責聲明 | 版權申明 | 隱私政策 | 推廣服務 | 網站地圖 | 聯系我們 |
本站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,它不能代替您的醫生或其他醫務人員的建議。 |
Copyright © 2001-2021 59120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|
中健網 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復制及建立鏡像 |